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國家疾控局發布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與預防性消毒指引

2023-08-05 09:14:48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記者顧天成)近日,我國部分地區發生強降雨,遭受洪澇災害風險較高。記者4日從國家疾控局獲悉,國家疾控局已發布《洪澇災區環境衛生處置與預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指引從生活飲用水衛生保障、村落和場所環境衛生處置等五個方面為各地及時有效開展災后環境衛生清理與消毒工作作出指引。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有關專家介紹,洪澇災害發生后會增加公共衛生災害發生概率,做好預防性消毒很重要。洪水容易引起飲水水源污染,使災區感染性腹瀉等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發風險增加。另外,洪水淹沒糞池、下水道等,蚊蠅等媒介生物孳生,血吸蟲等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發生風險增加。

指引要求,各地根據災情及當地傳染病發生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及時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與消毒工作。一般情況下,外環境以清污為主,重點區域清污后再進行消毒處理。不應對無消毒指征的災區環境、交通道路、路面、帳篷等進行噴灑消毒,防止過度消毒現象的發生。應及時清理淤泥、動物尸體、垃圾和糞便,做好無害化處理。清污所產生的大量垃圾應及時清運,嚴禁傾倒河中。

指引還要求,工作人員要了解各種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盡可能選擇消毒效果可靠,簡便易行,對人畜安全、對環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確實施消毒措施。同時,加強對腸道傳染病的癥狀監測,如發現疫情,應按照相關標準指南及時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

災后做好生活飲用水和食品衛生保障十分關鍵。指引明確,家庭用水應優先選擇飲用瓶裝水,如無瓶裝水,則應煮沸后飲用。儲水和取水容器以及輸水管道,在使用或重新啟用前應進行全面沖洗和消毒。不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可蒸煮食品應充分加熱后食用。

指引提醒,受災群眾應注重個人防護,特別是加強手衛生、做好傷口護理和個人健康監測。如果接觸洪水或食用被污染食品等,并出現腹瀉、嘔吐、發燒或腹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55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