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降門檻提服務 讓老年人住得上住得好
2019-04-17 11:54:36 來源:人民日報
國新辦16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就《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多部門有關負責人作了介紹。
“針對養老服務舉辦主體普遍反映的盈利難、融資難、用地難等問題,《意見》從擴大社會資本投資的角度進行了回應。”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說。
一方面,進一步放寬行業準入門檻,明確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的行政審批,改為實行備案管理,同時簡化醫養結合機構設立流程。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行業投融資渠道,《意見》明確民政部本級和地方各級政府用于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到2022年要將不低于55%的資金用于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擴大養老專項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舉辦養老服務機構。
同時,要求地方政府要將養老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有序適度擴大用地供給,并對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優惠等扶持政策。
針對老年人反映的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等突出問題,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在供給側,針對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要充分發揮公辦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的兜底保障作用;對普通工薪階層的養老需求,開展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增加普惠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在需求側,建立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補貼制度,推動形成符合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鼓勵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解決住不起問題。
為緩解住不好難題,根據《意見》,有關部門將研究制定確保養老機構基本服務質量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大力推行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等級評價與認證制度,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分區分級規劃建設標準。
此外,針對養老服務人員緊缺、職業待遇不高、社會認同度低等突出問題,《意見》提出了有針對性和含金量的措施,從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加大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等多角度吸引人才加入到養老服務行業。
編輯: 方永磊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