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高速封路信息可訂制 交通行業迎新變革
2019-01-22 10:41:55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再過十多天,春節就要來臨,浩浩蕩蕩的返鄉大軍踏上歸程。準備自駕回家的你,是否在擔心變幻莫測的路況:遇到雨雪天氣怎么辦?高速封路怎么辦?遇到事故怎么辦……
交通運輸部國慶期間在京滬高速策劃的一項創舉,讓我們看到了提前預知路況、科學規劃行程的可能性:橫跨六個省市的高速公路視頻全面對公眾開放,只要點擊道路攝像頭,即可看到一公里內實時路況,還可直觀查詢包括擁堵情況、事故情況、車輛故障情況、收費站道口開關情況等信息。短短7天,視頻點擊量超過1億次,單日最高訪問量2870萬,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表示:什么時候我們省也能開通?
如此驚人的成果背后,是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交控”)自主研發的“協同指揮調度云服務平臺”(下稱“調度云平臺”)。1月18日,江蘇交控再次宣布:收費站狀態推送功能強力上線,用戶訂制個人專屬收費站動態信息,即可實時了解收費站道口開關閉情況,再也不用開車去收費廣場傻傻地等啦。
日前,人民網記者走進江蘇交控——一家全線使用公有云平臺的國有企業,試圖探尋未來出行的更多可能。
實時追蹤救援車路徑 春運可定制高速收費站信息
走進江蘇省高速公路聯網營運管理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鋪滿整面墻的屏幕,中間顯示著調度云平臺的全貌:在中間墨綠色的江蘇省地圖上,不時有一些紅點和藍點在閃爍,左側是各路段公司信息,右側顯示著故障、救援和道口關閉的信息,以及歷史信息對比圖。屏幕前方,江蘇交控、交警總隊、交通執法的值班人員各占一排,專注于自己的工作。
突然,電話鈴此起彼伏地響起,仿佛幾滴油滴入熱鍋,所有人不約而同動起來。江蘇交控的值班調度人員小唐拿起電話,原來是一處道路上發生了幾輛汽車追尾事故。他耐心詢問著對方的位置,迅速在地圖上找到事故發生地、啟動現場攝像頭觀察現場,同時在調度云平臺上認真填寫信息:事故時間、樁號位置、車輛信息、占道情況、路況、事故等級、當事人手機號……在他按下保存的瞬間,地圖對應的位置出現閃爍的紅點。
不一會兒,我們就看到代表救援車的黃色車輛圖標從調度中心出發,向事故現場靠近,車輛圖標上顯示著車牌號、時速和即將到達的時間。隨著它的移動,路徑清晰可見,與打車軟件的界面差不多。
這時,調度云平臺背后的團隊——江蘇交控信息中心的員工袁夢垚向我們介紹道:“除了打電話,當事人還可以在‘江蘇高速’微信公眾號上求助。我們會通過微信與他/她實時溝通,告知救援車出發的時間、距離、車牌號等。所有參與事件處置的人員都能隨時加入對話、上傳圖片和視頻,這些信息都會保存在我們的系統里。另外,近期警車和執法的信息也會陸續上線。”
信息中心主任孫幼軍表示,調度云平臺上有歷史信息對比圖,可以清晰地展示24小時、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高速公路上事故的數量、處理情況等信息,方便調度人員提前預判、進行科學的決策。
他還詳細介紹了日前上線的收費站信息推送功能:只要關注“江蘇高速”微信公眾號,選擇“收費站動態”、添加關注的收費站、點亮特別關注功能,就能收到收費站狀態變化的推送消息。一旦收費站突然關閉或開通,系統會自動推送信息告知。
信息不共享業務不協同 面臨被互聯網企業干掉的風險
“交通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是互聯網企業最擅長的。如果做不好,我們害怕有一天一覺醒來被互聯網企業干掉了。”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宏的話道出了調度云平臺建立的初衷。
作為一名在省調度中心工作10年的“老兵”,周宏對交通行業的“痛點”了然于胸:首先是信息不共享,任何一個路段的突發事件都會波及其他路段。如果兩個路段分屬兩家公司管理,因為視頻無法共享,調度人員只能挨個打電話詢問情況;二是業務不協同,高速公路上的突發事件涉及調度、路方、公安、路政、消防、醫療、應急和環保等,但是他們都有各自的業務系統,平臺互相割裂;三是流程不統一,路段公司針對事件的處理有各自的流程,水平參差不齊;四是數據不匯聚,難以進行下一步分析和利用;五是生態不健全。高速公路涉及到出行者、管理者、一線員工、社會和互聯網公司,沒有信息化,生態完全建立不起來。
經過多方比較和衡量,江蘇交控最終選擇了青云QingCloud的公有云服務,并于2015年2月將辦公、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系統全部遷移至公有云平臺。2017年7月,調度云平臺正式上線。調度業務上云之后,公司的平均救援效率提升了7%,救援人員平均到達時間縮至21分鐘以內。公司建設信息化平臺的成本降低了70%,時間成本降低60%。
雖然上云的好處顯而易見,交通行業使用云的積極性卻不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顯示,當前軌道交通行業核心生產系統上云率偏低,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季新蘇也坦言,中國和國外整體上公有云的使用差距約為3-5年。國內交通行業的企業多采用私有云,使用公有云的案例非常罕見。
青云QingCloud CEO黃允松說:“我們一般把云計算稱為‘一把手工程’,因為它會打破利益格局。任何領域,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商業企業,如果有一家公司的云平臺項目成功,一定是‘一把手’真的把權利貫徹下去了。”
信息中心員工也坦陳,他們面對諸多壓力:視頻公開后,有同事提出質疑:如果事故沒有處理好,導致法律和追責怎么辦?還有人對公有云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另外,他們鼓勵分公司將系統移至云上,對分公司的信息化采購審批較以往嚴格很多,容易招致不滿。
季新蘇則指出,針對高額的前期投入,難以量化的價值產出是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上私有云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因為硬件設備看得見摸得著,“云”基于服務的價值需要體現在支持業務目標的達成。他說:“在我看來,上云之后,民眾的出行方案得以優化,實際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承載率,這是很大的產出。而且高速公路的運營成本很高,上云后人工管理與監控可以由整體解決方案自動化處理,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第三,云計算的本質是規模效益,使用的企業越多,整體價值越高。第四,高速公路數據可以變現。例如,企業可以給路上車的畫像,車流量高的地方,有針對性地設立廣告牌。”
公眾可搶單救援事故車輛、發布事故信息可領獎勵金
2018年6月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期間,江蘇交控的調度云平臺引起交通運輸部領導注意。9月,交通運輸部下發《關于開展公路網運行監測管理與服務實驗平臺建設工作的函》,選取京滬高速試點建設實驗平臺。9月30日,實驗平臺正式上線,京滬高速全線1396路道路視頻全部上云,引發全國人民熱議。
鮮花和掌聲并沒有讓江蘇交控信息中心的人沖昏頭腦,雄心勃勃的他們準備繼續“搞事”,引領交通行業的新變革。
信息中心員工尹蔚峰介紹,他們正在云上打造“五朵云”平臺:調度云、內控云、收費云、服務云、資管云,將全系統內部管理、收費、服務和資產管理方面的業務整合上云,充分挖掘內部潛力、發揮數據最大的價值。
孫幼軍說:“現在很多人用高德地圖,但是它上面顯示的擁堵地點并不那么精確,而且不會告知擁堵的原因。我們正在和高德地圖合作,告知公眾精準的擁堵路段、擁堵原因、預判恢復通行的時間,讓公眾科學規劃出行路線。另外,我們的平臺匯聚了很多數據,下一步可以進行分析,研究擁堵路段如何分流,也可以提供給院校做課題研究,加工出更多好的成果。”
周宏說:“有了調度云平臺后,每個案例都可以‘留痕’。我們已經上線打分系統,針對救援人員抵達現場的時間、對事故的處理、與當事人的互動等維度進行自動打分,可直接關系到人員績效考核。另外在將來,能否不依靠調度員,由公眾發現事故、填寫信息、通知人員,然后得到獎勵?能否不依靠清排障隊伍,讓社會公眾參與搶單排障,由當事人支付費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將是通過互聯網思維達到的效果。”
江蘇交控“一把手”、董事長蔡仁杰說:“下一步我們將凝聚大家的智慧,在推進業務的同時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我們要建設綜合交通運營體系,延伸產業鏈發展“交通+”,如交通+金融、交通+能源、交通+旅游、交通+大數據等??萍紕撔轮挥衅瘘c,沒有終點!”
“每個人都知道,不遠的將來,自動化駕駛一定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交通不僅僅是車的事情,還有交通基礎設施的事情。如何讓道路、斑馬線、紅綠燈、廣告牌、服務區等智能化,這是交通管理部門需要思考的事情。未來有一天,你會發現,馬路是具備生命力的,它會跟汽車形成一個體系,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的神經網絡。它和背后的商業邏輯環環相扣,最終完成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交通強國”,這是一件很贊的事情!“黃允松滿懷憧憬地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