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開年“給力” 貨幣調控更有騰挪空間
2019-01-14 11:08: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新年伊始,人民幣以凌厲攻勢成功扭轉技術頹勢。隨著外匯約束趨緩,貨幣政策內外平衡壓力將有所減輕,相機調整空間得以拓寬。2019年,面對復雜的內外部形勢,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增強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適時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自1月9日開始,人民幣一連三日對美元較快升值。以11日收盤價計,短短三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1079基點,升幅達到1.6%;當周在岸人民幣升值1163基點,幅度為1.72%,單周升值幅度創2005年7月匯改以后最大。
人民幣超預期表現源于多因素共同推動。
影響匯率走勢核心變量仍在基本面。市場修正過度悲觀基本面預期,為人民幣匯率重估埋下伏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近期紛紛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此背景下,不少機構預計,信用擴張將現好轉,疊加貿易緊張局勢趨緩,從內外兩個維度減輕市場對經濟增長悲觀預期。
美元階段性調整,也是人民幣較快升值的因素之一。美元指數已連跌四周。雖然美國經濟仍維持領先表現,但隨著減稅效應遞減和加息影響發酵,經濟增長逐漸顯現放緩跡象。從民間到官方,對美聯儲放緩貨幣政策從緊節奏呼聲增強。美聯儲態度也的確在最近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美聯儲日前公布的2018年12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進一步加息的態度較此前更謹慎。經濟與貨幣政策周期上的領先優勢,是過去這一輪美元上行周期的基石。未來這一領先優勢可能減弱,美元在2019年繼續強勢上行幾率不大。
交易性因素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前期人民幣處于貶值趨勢,企業傾向于少結匯、多持匯,加之春節前不少企業有財務核算、海外利潤匯回要求,積壓不少結匯需求。最近美元跌勢加快,企業結匯意愿增強,一旦出現短期集中賣出美元的現象,很可能放大人民幣對美元短期升值幅度。
當然,人民幣在技術上轉“牛”,仍可能被證偽。斷言人民幣進入趨勢性升值為時尚早,中短期匯價運行仍可能面臨反復和波動,但鑒于外部風險收斂、市場預期改善,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最大的階段已過,短期較快升值也為應對潛在波動預留緩沖空間。
一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在多目標平衡機制下,呈相機抉擇調控特征。2018年,面對內外部形勢突變、宏觀杠桿率趨穩,貨幣政策關注點重新向穩增長傾斜,央行采取一系列逆周期措施。然而,匯率貶值與資本外流風險對貨幣政策調整造成一定約束。雖然貨幣當局堅持“以我為主”,但也強調兼顧“內外均衡”。倘若人民幣貶值壓力趨緩,無疑將拓寬貨幣相機調整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一系列逆周期政策見到實效還需一定過程。2019年伊始,央行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口徑、宣布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持續印證“寬貨幣”取向。隨著外匯約束趨于緩解,貨幣政策內外平衡壓力將有所減輕,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增強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適時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流動性有望維持合理充裕,市場利率水平具備下行空間。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