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券商業績搶先看:21家券商僅1家業績增長中信華泰等4家凈利超50億!
2019-01-10 10:31:4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18年券商最后一個月的月報,比以往時候來得略晚一些。
1月9日晚間,A股上市券商密集公布2018年12月月報。截至晚間7:20,包括哈投股份等參股券商公司,有28家券商12月業績亮相。由于月報每月都公布,這也意味著,刨除審計、并表等因素,投資者對券商2018年全年業績都可以一窺究竟。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秉承著快速、專業的原則,先帶大家對2018年12月和全年的業績一睹為快。
12月多達11家券商出現虧損
首先,2018年12月券商的業績多數不如人意。有多達11家出現虧損(包括參股江海證券的哈投股份和參股華鑫證券的華鑫股份)。簡單母子公司數據合并計算,西南證券、長江證券單月均虧損超過2億元;興業證券、中原證券等虧損過億。西部證券、東北證券、第一創業等也出現不同程度虧損。
圖: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為簡單合并數。
公告顯示,2018年12月西南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53億元,凈利潤達到-2.70億元。西南證券并未在公告中對虧損原因進行詳細說明。
長江證券同樣合計虧損超過2億元。從月報來看,長江證券虧損主要原因是母公司虧損——當月母公司營業收入為-5290.75萬元,凈利潤-2.78億元。但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和長江證券(上海)資管各盈利1059.9萬元和5585.78萬元。長江證券同樣沒對母公司單月巨額虧損做出說明。
但中原證券一則和月報同時發布的減值公告,則可以說明今年券商12月出現密集虧損的可能原因之一——計提減值準備。
中原證券12月單月實現營業收入7536萬元,虧損1.05億元(母公司數據)。同時,中原證券公布了2018年計提減值準備的依據。一般而言,公司進行單項減值測試的時點多發生在年末,因此中原證券12月凈利潤為負就不足為奇。
某分析人士指出,從2018年全年情況來看,12月多家券商出現虧損,計提減值準備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從市場情況來看,不僅有對股票質押式回購等信用業務進行減值測試,券商本身自營盤持有的標的證券也可能因下半年市場一度大幅下跌而觸及計提單項減值準備的紅線。另外,按照權責發生制,有券商會在12月計提年終獎,也可能造成12月業績縮水。
好的一面:11家券商業績環比正增長
說了不好的,再來說說好的。
2018年12月,隨著市場企穩,有11家券商實現了凈利潤單月環比正增長。有趣的是,單月環比正增長和單月虧損的券商家數目前來看都為11家。
東興證券12月實現凈利潤2.20億元,環比增幅達到299.57%。不過,正如在前兩天公布關于ST新光的股票質押式回購訴訟公告時所說,目前東興證券認為無法估計此筆業務可能帶來的損失,因此可能公司并未在12月月報中對此筆業務損失進行估算。
華泰證券12月披露了母公司、華泰聯合與華泰資管的數據。三家簡單合并12月實現凈利潤11.16億元,環比增長224.91%。
另外,除了華泰證券外,國泰君安、海通證券12月凈利潤也超過10億元。國泰君安實現凈利潤12.07億元,環比增長148.53%;海通證券實現凈利潤10.30億元,環比增長37.10%。
2018年券商業績之王仍是中信證券
而相比去年12月一個月業績而言,更重要的,是券商全年的業績概況。
如下圖所示。簡單母子公司相加,中信證券仍然是當之無愧的吸金之王。全年實現累計凈利潤85.20億元,同比微降6.27%。其次是國泰君安。它年年挑戰中信第一寶座,不過目前來看還是略處下風。去年國泰君安實現凈利潤74.07億元,同比下滑17.02%。
第三和第四分別是華泰證券和海通證券。華泰證券累計凈利潤為73.51億元,同比下滑29.15%;海通證券實現累計凈利潤60.45億元,同比下滑8.06%。
同比數據來看,由于一些券商2017年之后才上市,所以沒有同比可比數據;目前有同比數據的21家券商中,僅有方正證券一家實現凈利潤正增長。2018年方正證券實現凈利潤14.58億元,同比微增1.37%。而凈利潤降幅低于20%的有6家。除了中信、海通、國泰君安外,還有國金、招商和東興——在去年A股市場一度大跌、上半年全行業凈利潤幾近腰斬的背景下,降幅在20%之內可以說是大幅跑贏行業平均。
另外,從絕對金額來看,有三家公司出現了虧損。如下圖所示:
中原證券已不必說,去年12月業績本來被股票質押式回購拖累,而全年看來,最終當年累計凈利潤也為虧損5415萬元。
哈投股份每月公布全資子公司江海證券的業績。上圖中哈投股份實際為江海證券業績。2018年江海證券全年虧損1.9億元。而在1月5日,哈投股份公告了一則關于江海證券的仲裁案件,一起金額高達15.81億元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案件:
這起股票質押式回購標的證券為奧瑞德。雖然公告顯示江海證券勝訴,但正如公告中顯示,本案對于凈利潤的影響有待于裁決進展。
總之,上述從月報中簡單相加數據未考慮合并報表抵消、少數股東損益等情況,也未經過審計師審定。但從中我們仍能看到許多券商2018年業績概況。
而對很多券商來說,業績中最大的雷很可能是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單項減值。這其中,有市場泥沙俱下造成整體估值中樞下移的原因;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本身高杠桿經營問題,它們更難以抵御市場下跌風險,資金鏈緊張又反過來作用于它們日常經營和財務業績,造成市場對它們預期更差股價跌得更快。
對于券商而言,長期來說,也許2018年股票質押式回購的風險是寶貴的一課。盡管大部分券商具有嚴格的風控制度,但2018年仍有許多券商踩中了股票質押式回購的雷。如何在這一看似穩健收益的業務領域,做到盡量降低風險,這是個絕大的話題。
總之,2018年已經過去,2019年又是新的一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將繼續密切關注2018年券商業績情況,并為讀者實時解讀。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