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藍皮書:預計2019年我國GDP增速6.3% 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2018-12-24 15:44:31 來源:證券日報網
2018年1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9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藍皮書指出,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基本平穩,延續健康發展態勢;中國緊緊抓住新工業革命機遇,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銳意改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規模等優勢,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大力推進簡政減稅降費,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促進了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釋放了社會創造力。經過努力,新動能成長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效,對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擴大社會就業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8%,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6%左右,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延續總體平穩的健康發展態勢。
藍皮書指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9年我國GDP增長率為6.3%,比上年略微減少0.3個百分點。從定性分析上看,這種預測結果與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的現實情況相一致。
從供給側角度來看,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由于我國勞動力供給自2012年進入拐點以來逐年持續下滑,近年來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在低位運行;而資本存量增速也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下降而下滑,由于以上諸多因素短期內很難得到顯著改變,這意味著2019年我國GDP潛在增長率依然在適當區間內小幅下滑。
從需求側角度來看,藍皮書認為,投資方面,2019年我國投資趨于合理和穩定。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穩定投資、保持投資增長的意愿加強。二是我國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仍然較大。三是房地產投資趨于合理和穩定。四是推動合理有效的投資初見成效。從不利因素來看,一是國企投資增長緩慢。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資機制正發生改變,理順地方政府的投資機制仍需要一段時間,這期間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仍將下滑。三是中美貿易摩擦對投資帶來負面影響。
消費上看,藍皮書認為,2019年我國消費形勢相對樂觀。一是消費升級促進經濟增長。二是個稅改革的促進。三是消費體制機制的完善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四是服務消費持續體制擴容。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實施,消費增速將持續平穩運行,并對經濟增長形成重要支撐。主要的不利因素:一是家庭負債過高可能會對消費產生影響。二是阻礙消費潛力提升的體制機制仍然存在。
出口方面,藍皮書指出,我國出口貿易仍將增長,增速回落。主要的有利因素:一是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二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逐漸深入。三是出口貿易轉型升級效果明顯。四是繼續釋放鼓勵出口的制度紅利。出口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根據向美國出口占我國出口的比重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對企業的信心等間接影響可能更大。二是中美兩國對市場空間的競爭。這個因素與常規的貿易摩擦有所區別,雖然貿易摩擦的本質是對市場空間的競爭,但是,這種競爭體現在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抑制,可能除了常規貿易手段之外,還有一些非貿易措施的限制。對于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的中國來說,對出口的影響仍然存在。
另外,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藍皮書課題組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21個子指標構成)具體指標預測如下。
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81.4萬億元,名義增長5.6%,實際增長0.4%,增速分別比2018年小幅回落0.9個和0.5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分別為6.3%、7.8%、5.3%和5.7%,整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3.3萬億元,名義增長8.4%,實際增長6.0%,增速分別比上年小幅回落0.7個和1.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逐漸收窄。
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2.5%,比2018年增加0.3個百分點,依然處于溫和上漲階段。PPI為3.6%,比2018年減少0.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2019年工業品價格的上漲壓力將進一步減小。
預計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分別為6.3%和5.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連續9年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2019年,我國財政收入19.8萬億元,增長6.6%,財政支出23.3萬億元,增長6.9%。
總之,2018~2019年中國經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