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加碼紓困民企 一天派發2460億元政策紅包
2018-11-28 16:38:07 來源:證券日報
11月26日,安徽省、山西省、南京市三地分別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共釋放出2460億元的政策大禮包,助力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民營企業政策,有效緩解了企業的債務風險和股權質押風險,遏制了流動性風險向基本面風險的演變。需要持續拓展信貸、發債、股權融資這三大融資渠道,激發企業的經營活力,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來實現。民營企業信貸需要新金融來對接,發債需要解決信用機制,股權融資則需要制度改革。
安徽省將從2019年起,省財政統籌新增10億元設立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設立規模100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紓困救助基金,為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紓困。
劉哲表示,各地設立的紓困基金本身也是一個風險收益的主體,需要進行風險的考量和成本的考量。紓困基金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融資難”,在這個過程中,要合理確定資金融通的利息和投資回報率,避免不計成本的支持,在化解風險的同時又埋下風險隱患。
山西省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將籌資50億元組建山西省民營企業政策性紓困救助基金,力爭2019年新增授信800億元。鼓勵民營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力爭每年100戶中小微民營企業在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晉興板”掛牌。
南京市推出5個過百億元的“政策大禮包”,即建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民營企業紓困和發展基金,設立年轉貸規模超200億元的民營企業轉貸基金,調劑200億元財政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成立總規模500億元的地標產業子基金,以及整合設立能夠撬動500億元銀行貸款的“寧創貸”。
劉哲認為,支持企業經營發展還需要大力推進深化要素市場改革。當企業沒有生存問題,有投資動力的時候,就需要從五大生產要素入手,著力降低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融資成本等,降低要素成本,提升要素的供給效率,實際上是真正讓微觀經濟主體呈現活力的“最后一公里”。
“優化營商環境是下一步扶持民企的重要抓手。”劉哲表示,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提升民營企業的參與度和市場活力,也符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