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預計明年經濟增長繼續面臨考驗
2018-11-27 10:56:53 來源:證券時報
近期,多家證券公司陸續發布了2019年趨勢展望報告。2018年超預期事件頻發,從信用債違約到股票質押風險暴露,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對經濟形成拖累。展望2019年,不少券商對于經濟形勢判斷仍顯謹慎,認為經濟增長的考驗將繼續甚至增強。
從預期來看,2019年歐元區和中國延續放緩趨勢,美國經濟增速也將從今年的高位回落。中金公司發布的展望報告稱,全球增長同步放緩是大概率事件。上行風險在于美國在基建、稅改2.0等方面的推進,中國在減稅降費、深化改革等方面的突破。
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涵在近期的一場公開活動上表示,美國的短端和長端利率已經非常接近,未來如果繼續加息,長端利率也會提升。長端利率是所有資產定價的錨,這會導致所有金融資產重新定價。美國今年經濟增長強勁是源于減稅而非內生增長動力,這將導致后期遇到麻煩。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基于對美國經濟增速已經見頂的判斷,和道瓊斯工業指數領先于美國經濟增速的歷史情況,2019年美國股市存在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美國股市表現直接影響全球股市漲跌。從歷史走勢來看,美股明顯下跌對新興國家權益市場的影響是負面的:自2002年以來,美股調整時A股表現均不佳;金融危機期間,道指最大跌幅為47%,滬深300最大跌幅為68%,2010年二季度、2011年三季度、2015年二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美股小幅調整期間,A股均表現不佳。
謝亞軒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隨著A股和債券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外圍形勢對國內資產價格的影響已經不可避免地上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則認為,2019年全球經濟運行的主要風險來自央行加快收緊貨幣流動性,以及全球需求下滑的不確定性。需要警惕長端利率上行對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傳導的累積效應。此外,2019年歐洲政局的意外變化也可能成為資產市場的風險點。超低資金成本時代已結束。未來流動性的相對緩和可能來自美元指數的轉弱。從國內來看,近期政策調整催生經濟“轉機”。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期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諸多政策措施將助力經濟企穩,預計2019年中國GDP增速仍然在6.5%左右。
2018年,中國債券在全球所有主要資產中漲幅居前,而中國股票在新興市場中跌幅居前。
謝亞軒表示,一方面,雖然外圍長期形勢不利于權益資產,但歷史數據顯示,美股的大規模回調也發生于美聯儲加息結束之后,這也意味著短期外圍壓力還可控。目前A股估值水平跌至歷史低位,國際資金從全球配置的角度,可能會減持美國資產,增配新興市場資產。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現在被監管層寄予厚望以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題,而且明年年中我國政策存在調整的可能性,權益資產或許會對此提前反應。
王涵認為,近一個季度,國內最好的資產可能是信用債。政府雖然短期托底,但不會放棄長期結構性改革,經濟不會馬上反彈,企業盈利還需確認,流動性風險遏制住后,前期錯誤定價的信用風險可能會有估值修復。
中長期來看,王涵看好A股。他認為,一方面中國股票市場市值占GDP比值對比發達國家仍有差距。無論從轉型期創業需要更多股權類資金,還是未來資金可能的來源渠道看,新一輪周期里中國的股權市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從估值上看,A股中長期也具有吸引力。
中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秦培景預計,A股在2019年將迎來未來3~5年復興牛的起點。在盈利、政策和流動性影響下,預計大盤一季度盤整,二季度開始逐漸進入盈利和估值修復共振的上行階段;配置上聚焦結構轉型,擁抱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
關鍵詞:
相關閱讀